pom料溫度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5-10-20 21:25來源:原創
幫助了57人
摘要:由其高的結晶度使POM具有較高的熔點(≈175℃)以及良好的機械性能等特性。根據具體的注塑、吹塑、擠出等工藝的要求,將模具的溫度調節在60~100℃之間,同時將加工的熔體的溫度控制在190~230℃之間。
將POM(聚甲醛)材料的各個性質如熱穩定性、熱變形性、熱膨脹系數等的特性都一一地概括了出來,充分地體現了POM材料的熱性質的各個方面
1. 基本熱性能
- 熔點(Tm):約?175?~?180?℃,在此溫度材料由結晶態轉為熔融態[]。
憑借將其的熔融溫度控制在注塑或擠出的常見的190~230℃之間不僅能保證其充分的流動性,也能避免其在注塑或擠出過程中因過度的降解而造成的產品的性狀的不穩定等問題。
憑借對模具的合理的加熱,既能提高模具的填充率,又能使模具的溫度盡可能接近于所模材料的凝固溫度,從而達到提高模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模具加熱范圍為60~90℃,在某些高精度或高填充率的工藝中可提升至45~105℃,但同時也要考慮到模具的耐熱性、防氧化等問題。
但其最高的連續工作溫度也就約為100℃左右,若對其施加短時的瞬時負荷則可耐受至120℃左右。
2. 加工工藝對應的溫度區間
根據其熔體的溫度可分為180~230℃的高溫注射成型和部分工藝可降至60℃的低溫注射成型兩大類。高溫的注射成型一般都采用90~100℃的模具溫度,低溫的可采用60℃的模具溫度。
- 吹塑成型:熔體溫度?180?~?190?℃,模具溫度同樣保持在?90?℃以上。
- 擠出成型:熔體溫度約?180?℃,模具(冷卻輥)溫度?90?~?100?℃。
通過對熔體的精細的控制(其溫度約在180℃左右),尤其是對其冷卻的速度的嚴格的把握就能使得拉絲的結晶度得到比較好的控制。
3. 熱分解與熱穩定性
但在惰性氣氛的作用下,其對甲醛的起始分解溫度約為275℃,隨后又在300~330℃之間出現了較快的分解。
其主要的分解溫度為326℃左右的熱重分析曲線表明了該材料的機械性能在此時都經歷了一個較大的急劇的下降.。
借助將聚醚類的穩定劑加入其中,我們不僅能將初始的分解溫度的提升約10~20℃的這么高的程度的,而且也能較好的抑制了該材料的早期的降解現象[]。
4. 溫度對機械性能的影響
伴隨溫度的不斷升高,其彈性模量也隨之下降,室溫下約為2.8GPa,接近100℃時可下降約30%。
但其拉伸強度卻相對較低約為70MPa,尤其在接近其最高的使用溫度時,長期的負荷下其衰減的現象就更加的明顯了[].。
由此可見,其熱膨脹系數約為1.1×10??/K,隨溫度的升高而使其尺寸產生較大的變化,因此對其在模具的設計中都必須作出相應的收縮的補償。
5. 干燥與水分管理
- POM 吸濕率極低(≤?0.15?%),一般可直接使用。但在長期儲存或從開啟的包裝中取料后,建議在?130?℃下干燥?3?小時,以防止微量水分在高溫加工時產生氣泡或降低機械強度[]。
6. 溫度選擇的實用建議
通過對熔體的初步加工,如將其設定在200℃的高溫下,結合80℃的模具溫度的配合下對其流動和填充的初步觀察中若發現了短射或熔體的粘度過高均可對其適當地將其提升5~10℃。
依托于將模具的溫度升高至90~100℃,并在其冷卻的過程中均勻地采用冷卻系統就可有效的降低了其在注入液體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收縮和翹曲的現象。
盡量將高負荷或高速的運轉部件的工作溫度控制在80~100℃以下,避免接近了材料的熱軟化區,從而為其長期的耐久性提供了保證。
總結
由其高的結晶度使POM具有較高的熔點(≈175℃)以及良好的機械性能等特性。根據具體的注塑、吹塑、擠出等工藝的要求,將模具的溫度調節在60~100℃之間,同時將加工的熔體的溫度控制在190~230℃之間。但物料一經275℃以上就開始了熱分解,若長期運用溫度不宜超過120℃才可避免其性能的衰減.。唯有合理的的干燥、精準的溫度控制以及對模具的周全的設計才能真正的保證了POM的零件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