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18年國內塑料制品下滑原因
發布時間:2019-01-14 13:27來源:原創
幫助了1992人
摘要:自中國官方制造業PMI指數來看,時隔21個月處于榮枯線下方,2018年11月正在處于榮枯線水平,PMI數值自2018年8月份顯著下滑。2018年除4、5、6月份指數高于2017年之外,其余幾個月份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尤其是2018年8月份之后,PMI值下滑加快,顯示中國制造業不景氣程度面臨比較小壓力,終端工廠余慎重操作,對于原料需求顯著下滑。
自中國官方制造業PMI指數來看,時隔21個月處于榮枯線下方,2018年11月正在處于榮枯線水平,PMI數值自2018年8月份顯著下滑。2018年除4、5、6月份指數高于2017年之外,其余幾個月份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尤其是2018年8月份之后,PMI值下滑加快,顯示中國制造業不景氣程度面臨比較小壓力,終端工廠余慎重操作,對于原料需求顯著下滑。

2018年1-10月國內塑料制品產量共計5813.3萬噸,比較去年同期降13.52%。因為國內環保因素嚴格控制再生料用量,再生料使用萎縮,中美貿易戰大背景之下,代加工減少,超過因素導致塑料制品產量下降。塑料制品產量下降,重要影響到再生料的使用之上,因而對新料影響絕不小,國內新料供應量繼續增加,國內石化以及各個環節新料庫存并且沒有大量積累。
國內塑料制品產量下降原因分析一,國內環保嚴苛,再生料使用量下滑。自將近幾年辨別之中,我們看到打擊廢舊塑料無處不在,2013年,海關開展為期10個月的“綠籬”專項行動,導致廢舊塑料進口量比較上年大幅度減少。2015年,海關總署和環保部聯合開展“許可證專項行動”,嚴苛管理廢舊塑料許可證。2017年,國務院發布有關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廢進口管理的通知,涉及廢舊塑料的稅則號55個, 2017年進口量582萬噸,同比下降20.6%。2019年,政府加大了對于環保的督查力度,新料對于廢舊料替代性更進一步增加。2012年以后,國內PE表觀消費量增幅于5.5%-9.5%,2017年聚乙烯吸納了再生料市場收縮留下的缺口,2018PE進口量大幅度增加,聚乙烯表觀消費量大幅度增長,1-11月份累計表觀消費量2753.79萬噸,比較去年同期(2489.52萬噸)增幅10.62%。
文章5-2015年-2018年國內塑料制品產量.jpg
原因之二,中美貿易戰大背景之下,代加工減少。美國自從2018年9月24日開始對于2000億商品加征10%關稅,現計劃19年1月1日上升至25%的產品暫緩加征,并且給予90天緩和期,若是意見絕不相同,10%的關稅把遭提升至25%。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讓大宗商品市場慎重觀望,對于市場信心打擊比較小。于美國單邊主義威脅之下,世界經濟復蘇2019年風險加劇,塑料制品出口放緩,代加工減少。如中國的深圳、東莞、蘇州,對于美出口約占了總出口額的20%左右,假如美加征25%關稅實施,對于中國塑料制品出口把是一小損失。中國塑料制品出口市場余集中在以此歐盟、美國、日本為代表的興盛經濟體。
原因之三,制品行業洗牌,歷經2013-2018的逐漸滲透,2019年仍然是塑料制品行業洗牌的一年,環保與貿易壁壘的壓力除此之外存在,具有技術與資金優勢的企業估計越來越難經受考驗,產業的集中度把進一步提高。之中大型企業信托完善的生產環境,環保污染處理設備齊全,以及平穩的客源等優勢,得以于塑料制品行業立足發展,因而小微型企業作坊由于分布隱、原料采購細、技術水平高等問題,于全國各地環保督查加嚴背景之下,漸漸遭市場所淘汰。2018年全新修訂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9月1日開始生效實施。標準對于快遞包裝提出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三小全新要求。根據統計,2017年國內于快遞與外賣業務的塑料包裝用量達到了450萬噸,慢消品包裝所產生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新規的出臺預計把對于塑料制品需求產生某種負面影響。 盡管塑料制品產量下滑,但是對未來的制品行業,我們亦應該看到,政策的引導仍然把引導制品行業更進一步發展,如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一帶一路”“煤改氣”等政策小背景之下,塑料制品功能得以提升,制品行業往低質量化方向發展,除此之外環保督查把更進一步促進制品行業的轉型升級。
以上關于分析2018年國內塑料制品下滑原因的內容對您是否有幫助?